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每日营商 > 详情页
营商环境信息2024 0718
发布时间:2024-07-18 1092 102

  要闻

  一、突出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都特色 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检察机关的行政检察肩负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和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双重责任。日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检察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行政检察部门持续立足“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和新时代行政检察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突出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都特色,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行政检察力量。

  自2021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轴线保护、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领域,依法妥善办理相关领域案件700余件。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出台化解争议办法,明确化解条件、措施、标准等,通过专项活动和常态化工作共化解行政争议案件2029件。

  依托“检护民生”专项行动,2023年至2024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就业、教育等领域和涉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案件4749件,制发检察建议3421件。针对“外卖骑手”工伤认定申请监督案中发现的劳务派遣公司转包劳务,未缴纳社保、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问题,检察机关对此开展类案监督,让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依托“检察护企”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至2024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冒名登记、假冒注册商标等涉营商环境案件1236件,制发检察建议563件,化解行政争议33件。运用“幌子公司”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753件,移送行政机关493件,净化首都营商环境。同时,检察机关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重点案件与涉市场主体行政审判和执行的监督力度,防止企业因不当处罚或执行措施陷入生产经营困境。在某木业公司申请监督案中,针对某区行政机关对一家注册于1993年的木业企业所作出的45万元处罚,市检察院查明相关企业违法行为属于历史遗留的“未验先投”行为,经综合考量和充分沟通,推动行政机关依据行政处罚法将罚款金额降低至15万元。某木业公司及时缴纳了罚款,企业经营重新步入正轨。

  数字检察同时也赋能于行政检察的监督实效。积极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以行刑反向衔接为抓手,通过“公租房违规使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2023年来,市检察院联动市住建委整治违规使用公租房,收回被违规使用公租房766套,促进公有住房资源有效盘活和依规配置;通过“伪造证照行政监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公共场所类健康证违规使用线索共计197件、餐饮服务类健康证违规使用线索150件,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处罚商户41家,督促228名虚假健康证明购买者重新体检办证。

  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显辉介绍,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坚持行政检察与民同行,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以行政检察现代化助力和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企业

  一、外商投资领域将持续扩大开放

  北京外商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市商务局近日发布《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将加大促进、服务外商投资力度,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电信、数据、医疗、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开放,外资企业资金流动、外籍员工居留等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

  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20年9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正式由“试点”升级为“示范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北京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发布的《方案》提出了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将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互联网接入服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以及信息服务中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服务、信息保护和处理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并积极推动电信领域外资企业申请相关资质。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北京将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制定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绿色通道,同时以医药企业为突破,加快推动医药健康外资企业数据合规出境。

  医疗服务业也迎来进一步开放。《方案》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及港澳台医生在京开设诊所,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干细胞等临床试验,支持干细胞与基因研发国际合作。按照国家相关部署,北京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探索。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吸引国际人才来京,北京自2021年起推出《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经过两次升级,去年推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3.0版,实现境外职业资格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方案》提出,北京将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4.0版,并探索推进京津冀区域互认共享,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引进具备国外先进技术、先进培训方法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在本市新兴产业及急需紧缺人力资源领域开展外商投资职业技能培训办学。

  北京还将优化外籍员工停居留政策,对拟在京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签发2年以内有效的签证或居留许可,且允许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其相同的停居留期限。试点区域还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停居留期限,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并推荐的外籍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北京还将积极推进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在公共交通、金融服务、医疗保障、互联网支付等场景领域的便利应用。

  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介绍,“两区”建设为外企发展带来了开放创新的产业政策,创造了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打动人心的“北京服务”。“两区”建设3年多以来,北京吸引了百余家跨国企业在京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超6000家外资企业来京发展,世界500强在京总部数量保持全球城市之首。北京面向境外国际商协会,设立了17家“两区”全球联络站,服务触达千余家境外企业,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二、首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9月在长沙举办

  为推动养老服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内将首次举办“养老院院长大会”。

  据介绍,首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将于9月21日至2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大会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和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主办,主题为“汇聚养老院长力量 共促养老行业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总数达40万个。据此估算,全国养老院院长约有10万人。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说,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养老院院长队伍,对于养老院改革发展和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大会期间将举办青年院长成长分论坛,探讨现代养老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激发行业更多的创意和活力;还将举办不同主题的分论坛,探讨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探讨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三、北京市首批“全球服务伙伴”揭晓

  在2024驻华使节、商协会、外资企业走进北京“两区”沙龙活动上,北京市首批“全球服务伙伴”13家外资企业迎来集中授牌。

  今年3月,为持续向各类服务业企业与服务机构提供更多高质量、集成化服务,北京市“全球服务伙伴计划”全面启动。该计划重点围绕“1+9+8”展开,“1”指1个目标愿景,即集聚和培育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各类服务业企业与服务机构;“9”指面向“两区”建设的9大服务业重点领域全球招募伙伴,包括科技服务、文旅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健康医疗服务、专业服务、航空服务、商贸服务等领域;“8”指为服务伙伴提供8项集成服务,包括政企高层对话、顾问咨询、政策匹配、诉求对接、项目落地、市场资源链接等。

  目前,13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全球服务伙伴”,包括英特尔、摩根士丹利、戴德梁行、阿中之门、瑞士再保险、德勤中国、宝马中国、丰田金融、雀巢中国、拜耳中国、辉瑞集团、太古中国和诺维信。

  基层

  一、普惠多元托育托举“小小孩”幸福童年

  为有效增加托位,切实解决托育难问题,本市广开思路,通过幼儿园托班、单位和社区托育点、社会化托育机构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扩大服务供给。2023年10月,丰台区六里桥街道办起全市第一家“街道托儿所”,之后多区进行试点;2023年本市新增幼儿园托班托位6000多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市属医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机关开设单位托育点24家……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方便的托育服务。

  这背后是政策“组合拳”:市发展改革委出台《北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提供托育服务;市卫健委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合发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执行居民价格等文件,为托育机构提供保险和贷款等支持;对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给予资金支持等。

  2023年10月,本市印发《关于开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率先明确普惠托育收费标准和补助政策,为普惠机构园所发放每月1000元生均补助和每天每平方米不超过5元租金补助。试点后,全市普惠机构园所收费价格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而试点前全市平均收费价格为每月7039元。

  2024年3月,本市公布首批58家民办机构园所转型为普惠托育点的名单。之后,各机构咨询量和入托率均有明显提高,部分园所入托幼儿数量甚至比之前翻了一番。

  截至今年4月30日,本市普惠托位达到15777个。目前,本市正组织各区开展全面监测评估,从招生情况、入托月龄、家长满意度等一系列指标入手,深入评估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效果,保障普惠托育服务增量提质。

  市卫健委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按照机构园所成熟一家、转型一家的原则,力争实现年内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的目标。至2025年,普惠托育服务将实现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街道(乡镇)全覆盖,实现每街道至少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市教委预测,2024年本市幼儿园预计将新增9320个普惠托位。

  《北京市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北京市幼儿园托班工作指南(试行)》……价格降了,服务质量不降。为了让家长“托得放心”,本市陆续出台多项举措,以指导托育机构提供规范、高质量的托育服务。

  同时,有关部门还建立机构自查、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重点围绕机构准入、人员资质、食品消防、卫生保健、安全生产等风险环节持续加强监管。

  高质量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托育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以来,本市累计培训托育机构负责人、托班教师、保育员、保健医7000余人次。

  市教委介绍,在不增设新专业的前提下,本市指导设有学前教育专业或幼儿保育专业的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托育专业课程设置,深化专业内涵,不断提高托育人才培养质量。目前,6所本科高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均不同程度设有托育相关课程;14所市属职业院校中设有托育专业,22所设有幼儿保育专业,13所设有学前专业,均增设了托育相关课程内容。

  基于托育工作实际,本市还将按照减量发展的要求盘活现有学前师资,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区研修等部门,面向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开展托育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托班教师保育教育能力和工作水平。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