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一、本市打造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服务场馆游览,邀请数字人担任名胜古迹导游,通过智慧化文旅场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日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5部门正式发布《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北京将突破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技术,打造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当前北京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优势明显,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2400家,大模型产品备案数为105款,均居全国首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这些科技资源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北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24年1月至11月,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7.5%;新增2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市文化企业数量超过83家,占比约20%。北京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24年新增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有基地数量共计16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在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北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作出表率。行动计划将通过技术攻关实现文化数字内容水平提升,推动新材料、新设备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并提升高质量、低成本3D数字内容生产效率。同时,行动计划将打造文化智慧应用场景,增强场馆的沉浸感、体验感、故事感,提升文旅消费智慧化体验,并促进文物保护数智化升级。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将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地,布局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北京将突破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技术,实现5项以上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打造10个以上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促进1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建设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届时,北京的文旅服务将呈现一番新景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文物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将在博物馆搭建起与历史对话的“时空隧道”;新一代三维建模、空间智能交互、数字孪生等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沉浸式文旅体验和便捷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虚拟数字人演唱会、沉浸式电影院、数字音乐剧场等沉浸式文旅娱乐服务基础设施,将走到公众身边。
企业
一、亦庄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跑好“第一棒”
2024年,亦庄新城地区生产总值预计首次突破37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新年伊始,亦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开门红”政策上新,支持企业跑好开年“第一棒”。
10项举措力促“开门红”
近日,经开区围绕巩固扩大制造业发展优势、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全面释放内需潜力促消费、加大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四方面出台10项具体举措,单项支持最高达2000万元,力促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全年经济稳定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去年亦庄主导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网联汽车产业增长超两成、集成电路产业增长超四成。今年经开区将充分把握产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巩固增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在充分考虑实际以及企业共性诉求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政策普惠性,强化对高精尖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持续巩固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具体来说,这些措施着力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完善产业结构。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按照一季度及全年产值增量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企业,按照一季度及全年营业收入的增量部分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
比如,对于2025年第一季度产值实现正增长的工业企业,最高支持1000万元;信息服务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最高可获支持300万元;科技服务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最高可获支持200万元。对于2025年全年产值增速达9%的工业企业,按全年产值增量部分的0.8%给予支持;产值达20亿元(含)以上、增速达6%的,按全年产值增量部分的0.8%给予支持;全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亦庄将充分发挥全市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优势,利用丰富的制造业场景,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向赋能,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完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在做好企业培育方面,经开区专门设置研发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研发投入较大、增速较快的企业将给予一定的支持。
贴息资金池达1000万元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发金融主体活力,增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效能,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经开区将设立总额达1000万元的贴息资金池,为一季度新开立银行账户且在银行新增贷款余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实际支付利息的20%予以贴息支持,每家企业当年累计获得贴息金额最高50万元。同时,对一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000万、增速达到8%的企业,给予增量部分1%支持,最高200万元。
相关负责人说,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实体经济的“压舱石”,经开区将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六大未来产业,全面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典范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助力2025年开好局、起好步,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亦庄力量。
二、我国对部分原产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昨天,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表示,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并将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经国务院批准,自2月10日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经查,美国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存在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等法律法规,决定将上述两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此外,中方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对中方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性质恶劣,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美方做法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美方多次以单边主义凌驾多边主义,受到广大世贸成员的强烈谴责。中方对美方做法坚决反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愿与其他世贸成员一道,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维护国际贸易有序、稳定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分析,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不仅针对中国,还包括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已经引起广泛谴责。“加征关税不仅伤害了贸易伙伴,也会增加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风险。”徐洪才指出,历史经验表明,通过加征关税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做法并不成功,反而可能引发贸易战,损害各方利益。同时,加征关税也可能导致美国通胀上升,损害普通民众利益。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应相对理性,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徐洪才认为,中国自身的产业链具有较强韧性,能够消化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面对外部挑战,中国有机会调整思路,采取灵活的贸易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基层
一、新冠病毒可能形成季节性流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近日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呈现“此消彼长”的交替流行模式。新冠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形成季节性流行模式。建议相关部门加速研发流感-新冠联合疫苗。
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共同感染将导致疾病负担增加,对公共卫生系统形成挑战。为优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地坛医院等专家组成研究团队,采集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周边社区的流感样症状病例样本,开展27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当时的呼吸道病原体呈现4轮流行:首轮以肺炎支原体为主;随后甲流、乙流相继成为优势毒株;新冠病毒在2024年2月底出现显著回升,形成第4轮流行高峰。当甲流或乙流处于高活跃期时,新冠病毒传播会受到抑制,反之亦然。研究团队表示,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形成季节性流行模式。
此外,研究纳入的1513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30至40岁人群面临新冠、流感双重感染的风险较其他年龄段高出2.31倍。青少年和老年人更易受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袭。研究还发现,28.6%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多重耐药。
面对新冠病毒可能的流感化趋势,研究团队建议相关部门加速研发流感-新冠联合疫苗,构建多病原快速检测平台,将耐药基因筛查纳入常规病原监测,实时追踪细菌进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