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每日营商 > 详情页
营商环境信息2024 1129
发布时间:2024-11-29 1040 102

  要闻

  一、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并向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指出,70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大局,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充分用好这支力量。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根农业农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机制创新,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供销合作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使命担当,发挥独特优势,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夯实为农服务基础,进一步推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纪念会28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有70年光荣传统的供销合作社,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再立新功。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农服务宗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表彰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奖代表作了发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1954年。经过70年发展,供销合作社加快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二、牢记为农服务宗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纪念会28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要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有肯定、鼓励,更有鞭策、激励,让每一个‘供销人’备受鼓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马继红说,我们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创造性形成落实的思路和举措,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找准服务“三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力推动供销合作社重点改革工作任务取得新突破。

  作为当天接受表彰的劳动模范代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供销合作社总经理旺扎对总书记提出的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体会深刻。

  申扎县地处西藏北部高原腹地,海拔高、地域广。当地供销合作社将百货副食批发与果蔬配送有机结合,通过44处直销店实现果蔬配送县域全覆盖,给牧民群众的生活增添了“鲜”味。他们还通过发展温泉项目,解决村里部分青年就业问题,促进群众增收。

  新时代新征程,供销合作事业如何干得更好?“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充分用好这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长期关注“三农”领域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看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充分对接市场需求、为农服务稳定等独特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各地可以在土地托管、农机服务、市场销售等环节,用好供销合作社的力量。

  在农业大省山东,乐陵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推行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供销全程托管、小农户+供销环节托管的服务模式,着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何保障农民收益”等难题。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乐陵市副市长张磊深受鼓舞:“我们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发挥好其乡村振兴生力军的作用。”

  作为新疆天鹅现代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占涛深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农业机械。“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使命,继续在‘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突破技术壁垒,让生产的农机采收效率更高、更稳定可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李占涛说。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丰华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帆介绍,他们通过搭建智慧农业服务云数据平台,实现无人机精准播种、施肥、喷药全程服务数据的可视化、可追溯。

  “供销合作社要‘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基层社处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一线,要围绕农民实际需求,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刘帆说。

  三、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

  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的新增长点。为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为塑造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贸易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创新为要、安全为基,扩大开放、合作共赢,深化改革、系统治理,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数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加强。到2035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有序、安全、高效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全面建立,制度型开放水平全面提高。

  二、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

  (一)积极发展数字产品贸易。加强数字应用场景和模式创新,提升数字内容制作质量和水平,培育拓展跨境数字交付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促进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化交付的专业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品牌和标准影响力。发展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外包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导航等领域对外贸易。

  (四)推动数字订购贸易高质量发展。鼓励电商平台、经营者、配套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做大做强,加快打造品牌。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推进数字领域内外贸一体化。

  (五)培育壮大数字贸易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数字贸易领军企业。积极培育外向度高、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数字贸易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支持数字平台企业有序发展,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

  (六)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电信、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扩大数字领域投资。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提高数字贸易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

  (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健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机制程序,规范有序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在保障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

  (八)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平台载体,打造数字贸易集聚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鼓励数字领域各类改革和开放措施在有条件的数字服务出口平台载体、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推进数字贸易领域交流合作。

  四、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

  (九)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双边和区域数字贸易相关规则制定,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程。参与应对经济数字化国际税收规则制定,探索建立税收利益分配更加合理、税收负担更加公平的数字贸易相关税收制度。参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和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数字经济商事规则谈判。

  (十)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跨境结算、移动支付等领域国际合作,深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东盟国家、中亚国家、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数字贸易合作。

  (十一)加快构建数字信任体系。加快数字贸易认证体系建设,促进数字信任前沿技术的开发创新与应用推广,培育数字信任生态。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国际互认。鼓励数据安全、数据资产、数字信用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

  (十二)加强数字领域安全治理。优化调整禁止、限制进出口技术目录。持续推动全球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可持续。发挥各类专业法院法庭作用,推动数字领域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多元化发展。

  五、强化组织保障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数字贸易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商务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形成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工作合力。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制定数字贸易发展相关配套文件。

  (十四)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数字贸易领域相关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数字贸易地方性法规。加强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加快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制定修订。

  (十五)建立完善统计体系。建立健全数字贸易统计监测预警体系,适时发布数字贸易统计数据。支持与有关国际组织、重点国家及研究机构开展统计交流与合作。编制发布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和相关指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十六)加强多渠道支持保障。加强数字技术研发支持,促进成果转化及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数字贸易领域。

  (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强对源代码、算法、加密密钥、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专有信息的法律保护。加快推动数字产品标识化。加强数字贸易领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涉及数字贸易的商标注册和保护。拓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和争议解决渠道。

  (十八)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加强数字贸易相关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专业素质。发挥数字贸易专家作用,加强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持高等学校设置数字贸易相关学科。创新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校企、政企合作,支持企业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企业

  一、27项措施助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近日,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财税金融支持、数智转型绿色发展、企业融通发展、人才引进培育、空间和数据支持、企业权益保障、培育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27项措施,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1

  “先用后付”使用高校成果

  此次新政所指的“专精特新企业”,覆盖了北京中小企业的“雁阵”: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市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

  这次新政排在最前面的支持措施就是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市经信局解读,本市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鼓励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平台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仪器设备资源。

  科研机构掌握着大量科技成果,而专精特新企业恰恰能让这些成果尽快落地。为此,新政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授权专精特新企业使用科技成果;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方式,向专精特新企业转化专利技术;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孵化器、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服务载体建设产研中试验证平台,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共建中试验证平台。

  亮点2

  定期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

  近500家在板企业,累计融资150亿元,165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奖励,支持近1000万元……这组数据见证了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开板一年多来的成绩。目前,北京专板在企业融资规模、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入板企业数量、政策支持方面实现领跑。

  中小企业成长,资金是最关键的“养分”之一。此次新政,为专精特新企业打出了一套囊括财税、信贷、上市、保险等多渠道的“组合拳”。

  财政税收支持讲究“红利”:本市将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户一策”税收征管服务,定期精准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助推红利直达快享;鼓励各区对首次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的资金引导力度。

  信贷服务则突出“精准”二字。企业关心的续贷政策将进一步优化,满足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需求;相关部门也将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发“专精特新贷”特色产品,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丰富、利率更低的“政采贷”金融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区研究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将进一步拓宽:除了对“专精特新”专板的入板企业择优支持,还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发行上市与并购重组审核效率。

  亮点3

  组团参加工业用地“招拍挂”

  随着企业逐渐长大,用地建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市将精准匹配土地资源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予以支持。

  此次新政给出两项关于土地供给的实打实举措。其一,是在符合规划和土地转让规定等前提下,探索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参加工业用地“招拍挂”,按规定做好宗地分割手续办理。其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途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增加后容积率不超过1.0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新政更加明确了在数据层面对企业的支持:本市将积极推进数据提供部门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数据供给,依托市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通过公共数据开放、授权运营等方式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对公共数据的用数需求。

  二、北京商业航天企业超300家

  昨天,记者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的“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主题采访中获悉,北京已聚集商业航天领域企业超300家。

  坐落在北京昌平的微纳星空先进装备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卫星研发制造和实验。“我们正在研发一款2吨级别的商业遥感卫星,预计2026年完成发射。”微纳星空负责人说。据悉,国内最早一批以卫星制造业务为核心的高端卫星制造企业,微纳星空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可研发2吨级别的商业卫星制造公司。截至今年9月,公司已成功发射25颗卫星,涉及窄带低功耗通信、宽带互联网卫星通信、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高光谱红外遥感、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和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多个领域。

  浩瀚太空中飘浮的一颗颗卫星,如何与万里之外的地球保持联系?“卫星和火箭运营商就像放风筝的人,测运控系统就如同手里的那根线,保证风筝不失联。”航天驭星副总裁曹梦说。

  据悉,航天驭星的目标是“让卫星更好用,让卫星更易用”,致力于建设全球化的商业航天基础设施,为全球航天用户提供火箭发射测控、卫星测运控、载荷数据接收、遥感卫星定标、空间碰撞预警、航天数字化应用、航天科普推广等服务。目前,公司已建成了包含60余套地面站在内的全球化的卫星地面站网和综合定标场,在国内商业航天测运控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曹梦透露,公司旗下子公司三垣航天预计将在明年二季度发射在轨操作试验系列任务的首发星——西垣0号卫星,目标是完成基于柔性机械臂的在轨操作试验,未来5年将有望实现把机器人送进太空“修卫星”。

  航天驭星为全国一半以上商业卫星提供在轨运管服务,银河航天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中科星图联合空天院集成国内首款遥感垂域大模型“空天·灵眸”,可在线完成分钟级天临空地海多圈层信息精准智能分析计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卫星网络方面,北京已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整星研制能力全国领先。

  “北京的商业航天,涵盖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产业链条国内最全,且‘南箭北星’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上述负责人说,下一步,北京将布局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开展重大共性技术平台共建共享,深化“南箭北星”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基层

  一、智能化辅具亮相福祉博览会

  昨天,由中国残联主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市残联承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开幕。今年,京津冀残联首次联合集中展示三地近年来在辅具服务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其中,北京市残联携20余类助行、助视、助听类智能化辅助器具产品亮相。

  本市现有持证残疾人57.79万人,残疾人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辅具。“北京市辅助器具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8年,本市户籍持证残疾人可通过该平台享受申请、购买、配送辅具的一站式服务。”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张亮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47万残疾人在该平台申请购买了辅具,申请辅具总件数120万件,产品成交总金额8.7亿元,政府补贴资金7.3亿元。

  “除了轮椅、耳蜗等常规辅助器具,一些高科技产品也逐渐被纳入平台。”张亮说,市残联正在动态更新互联网平台上的补贴目录,残疾人朋友有望以优惠价格享受更多的高科技辅助服务。

  二、超八成老年人愿用智能产品

  记者昨天从市统计局获悉,近日一项对本市803位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开展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对智能产品消费意愿较强,86.2%的被访者愿意使用智能产品,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

  调研显示,老年人使用意愿最高的前三类智能产品分别是“健康管理”“安全监测”和“智能家居”,占比分别为61.1%、52.8%、38.0%,分别较上年提升5.4个、6.7个和5.9个百分点。

  适老化改造是提升居家养老质量的重要保障。调研显示,超过4成的被访者表示已完成或有计划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其中,18.6%的被访者打算近期进行适老化改造,17.1%的被访者表示已完成改造、无进一步改造计划,5.5%的被访者表示已进行改造且计划进一步改造。改造需求主要集中在:地面改造(63.9%)、卫浴改造(62.9%)、健康医疗(57.2%)和安全监测(52.6%),占比均在5成以上。

  三、展览路养老服务中心揭牌

  昨天,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揭牌,辖区居民多了一处可以享受“一站式”养老服务的好地方。

  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阜成门外大街7号。该中心为六层建筑,街道与合作企业共享一、二、三、五及顶层空间。这里有采用“明厨亮灶+互联网”模式打造的“老+味道”餐厅;有提供多种文化活动的“老+学堂”;有与专业医疗机构携手提供康复锻炼、中医理疗服务的“老+医养”项目;有集科技、科普、益智于一体,开设长孙互动课程的“老+童乐”空间;以及涵盖电影放映、宠物互动、理疗康复、认知照护的“老+生活”“老+健康”特色增值服务。

  展览路街道是西城区面积最大、居住人口第二的街道,养老服务需求大。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联动辖区5家养老照料中心、6家社区养老驿站及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的61家养老联合体成员单位,在政策宣传、居家养老、托养照护、旅居康养等方面,共同服务辖区3万余名老年居民。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