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成一区 > 详情页
中关村科学城按下“北区”纵深发展加速键
发布时间:2020-05-20 1009 512

原标题:今天,全球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按下“北区”纵深发展加速键!

  智慧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乡村,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智能化盘活释放716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中关村科学城按下“北区”纵深发展加速键

  

  这片占海淀区总面积54%的土地,全力构筑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建设科技创新治理改革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未来五年,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蝶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独角兽企业增加10家……

  北区:

  全要素高能级高质量发展

  5月18日上午,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能级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次发布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程直播,吸引870万网友在线观看。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围绕园区向城区,园区融于城市转变的主题主线,紧扣制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空间短板、强要素弱项,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画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于军主持新闻发布会。他表示,海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细化落实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检查中关村科学城复工复产和科技创新时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加速发展,努力实现创新引领效应凸显,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区域空间结构更趋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力构筑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建设科技创新治理改革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加速:

  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北接昌平未来科学城,沿京张高铁辐射带动延庆,西以军温路连接门头沟区,作为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科学城北区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最现实的强大引擎。

  

  目前,科学城北区已经形成了以北清路为前沿科创发展轴带动中关村软件园、永丰基地、翠湖科技园等三大组团发展的格局。截至2019年年底,三大园区入驻的科技企业达1189家,年收入415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七成,初步形成了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格局,高端产业结构逐渐凸显,产业特征愈加清晰。

  加速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建设,是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贯彻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落地北京新版城市总规和海淀分区规划,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的重要举措,是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3大行动14项任务:

  助力实现科学城“北上”

  

  新时代,中关村科学城担负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而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是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的优质空间,是彰显北京生态人文优势、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区域,更将是引领科学城奔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承载区。

  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曾劲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该发展行动计划包含3项重大行动,共14项具体行动任务,围绕园区向城区,园区融于城市转变的主题主线,紧扣制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盘活释放716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有针对性地补空间短板、强要素弱项,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成为推动北京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生力军、成为展示中国科技成就的最佳窗口,让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成为首都乃至全国最具魅力、最富活力、最有潜力的创新创业热土。

  

  3项重大行动包括高品质城市新形态构筑行动、科创治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行动。14项任务包括打造畅通安全高效的韧性智慧之城;打造蓝绿交织、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打造以高品质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国际化魅力新城,等等。

  升级:

  “创新发展16条”升级为“2.0版”

  为持续保持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引领的领跑姿态,会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俊杰发布了《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

  

  这是继2018年发布“创新发展16条”、对中关村科学城进行系统化、生态型布局的基础上,结合中关村科学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实际出台的创新政策“升级版”,是“创新发展16条”的“2.0版”。

  

  据了解,新发布的十五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突破方向,紧密做好“四个对接”,着力强化“四个聚焦”,加快实现“四个升级”,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

  蝶变:

  融全球之智、筑科创新城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不仅要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体系,更要建设国际化的宜居宜业环境,成为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和新产业的培育之地。

  

  会上,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爽解读了科学城北区城市规划有关情况,“蝶变”后的北区,将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以一幅国际创新街区与田园山水相互交织的画卷诠释“融全球之智、筑科创新城”的深厚内涵。

  

  “一心”是指翠湖科技绿心。“双组团”是指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两大创新功能组团。“两核”是指地铁永丰站以及稻香湖站的周边区域。“四节点”是指以协同创新、文化体验、生活宜居、未来经济为主题的地区发展节点。

  高质量:

  “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智能化”

  下一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开展“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智能化”行动,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典型“新基建”领域深耕细作,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要素高能级高质量发展”。

  

  副区长,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林剑华发布“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智能化”第一批代表性项目,包括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北区5G网络部署及示范应用、升级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空天产业集群建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等,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精尖产业的布局,将充分体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为实现我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优化贡献“中关村力量”。

  一方面是培育新基建的“技术供应者”,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基建建设需求,构建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在北区先行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新型基础设施,持续赋能新型城市形态构建。

  未来:

  在创新创业沃土上逐梦、圆梦

  关于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成竹在胸。力争到2025年实现如下目标:创新引领效应凸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国际PCT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初步形成1-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独角兽企业增加10家。区域空间结构更趋优化,近期将批量释放一批产业及商务空间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16万平方米,其中,研发设计空间约333万平方米、多功能用地空间约186万平方米、商业金融空间约175万平方米、其他类型空间约22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1567亿元。

  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网络全程直播,于军向全球创新合伙人发出邀请,他表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的优质空间,是彰显北京生态人文优势、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区域,未来5年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高光时刻,希望全球创新合伙人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共成长,共发展,在创新创业沃土上逐梦、圆梦,携手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发展定位,着力提升高能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型“高精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努力将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永久试验田的先行区,成为新创新主体和新产业的第一辐射地和新的承载区,成为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区。

  “海淀,把有山有水最珍贵的绿色资源留在了科学城北区,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生命的脉搏,可以沉浸于放松身心的思考空间,也可以让自然山水为科技创新激发灵感。在此,我诚挚的邀请大家到这里来,欢迎您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这里将是梦想与家园的安放之地!”于军说。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劲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刘佩金出席新闻发布会。

  

  5月18日,海淀融媒全程对发布会进行网络直播在75分钟的直播中海淀融媒官方快手、抖音、微博、头条、央视频、知乎平台账号及区政府网七大平台累计吸引870万网友在线观看。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