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十六园 > 详情页
关于北京市东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12 2609 116

——2021年1月10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卫华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东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决策部署,立足“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推动“五个东城”建设。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54.7亿元,同比增长0.2%;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1.4亿元,同比下降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7亿元,完成建安投资7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3.5亿元,同比下降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登记失业率为2.16%;细颗粒物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下降9.1%。

(一)统筹指挥坚强有力,疫情防控科学高效

防控机制科学完善。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成立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启动一级社会面防控,落实区级领导包街道、街道处级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制度,层层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坚持党建引领,在防控一线建立102个临时党支部,1.4万名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报到。全部小区实现封闭式管理。进驻新国展集散点、设立6处区外集中观察点,在天坛体育中心设立区内集散点,全力做好入境人员、境外进京人员、离鄂离汉返京人员接转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全封闭、全流程、全覆盖”的院感防控措施,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零感染。出台《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全面提升防疫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常态化疫情防控紧抓不懈广泛动员小巷管家、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等各类力量,加强小区和胡同值守,构筑起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始终坚持“三防、四早、九严格”防控要求,落实“四方责任”,强化外防输入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日3.7万份。在全市率先完成集中核酸检测任务,累计完成检测采样135万人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开展冷链食品、农贸市场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从业人员常态化抽检监测工作,14家农贸市场实行驻场式管理。着力做好学校防疫工作,全面掌握近13万名师生出返京及健康动态,圆满完成高考、中考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物资保障有力有序。严把应急物资供需两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防疫物资,收到的捐款、捐物全部拨出。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生活必需品储备基地,依托全区40个应急网点、153个“社区抗疫服务站”、东单菜市场“社区自提点”等渠道,全力抓好生活必需品稳价保供。新发地市场疫情爆发后,迅速建立抗疫保供蔬菜供销企业联盟,创新“无接触”销售渠道,通过跨省调拨、产销对接等措施保证市场供应。全面加强重点场所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二)“六稳”“六保”措施见效,复工达产加快推进

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在全市率先出台有序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及促进复工达产的任务分工。坚持“六到位”,“点”上突出楼宇、“线”上分行业指导、“面”上全覆盖22类台账。全面清理复工复产不合理限制,不断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复工率和达产率。全区279栋重点商务楼宇实现零感染。规上工地、商业及专卖店,工业、超市、快递、图书馆、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复工率100%。中小微企业达产率87.5%,位列全市第一。搭建中小微企业数据库,目前在库企业5万家,加大对独角兽企业、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惠企政策及时有效。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复工复产的68条政策,惠及企业3万余家,通过减、免、缓、奖、补、贷等方式助力企业纾困减负涉及资金91.97亿元。我区各类主体为7061家企业减免租金超过4.19亿元。为各类企业减税降费31.4亿元。设立全市首个总规模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促成14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16亿元,占用风险补偿资金1487.3万元。设立专项纾困资金,为57家企业新增贷款贴息575.5万元,贷款金额6.67亿元。与10余家银行达成协议,帮助81家企业“一对一”融资57.7亿元。强化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市场供应社会企业奖励,兑现“政策加油包”722万元。

援企稳岗精准发力。累计为2.8万家企业减免或缓缴社保86亿元,为6359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等各类补贴4.5亿元,发放个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及公益性岗位补贴2.65亿元,惠及27809人。积极开展“以训稳岗”,指导5022家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涉及职工12万人,共为51873人次拨付补贴9866万元。加大重点群体帮扶力度,通过组织网络招聘、就业见习、职业指导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实现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90场,累计提供岗位8.3万余个,促进1.9万余人实现就业。超额完成失业人员、困难失业人员就业年度任务。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大标杆”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两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不见面”“容缺受理”等服务措施。推进一网通办建设,落实“指尖行动计划”,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二期升级改造,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78%。持续打造“紫金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管家式“四全服务”。区级领导走访服务企业253家,收集需求217条,办结率96%。为1000家企业、279栋楼宇精准配备服务管家,联系企业1.4万户次,收集解决需求2459项。为1.6万名企业员工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召开2020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全市首创“紫金驻企专员”制度,32名专员派驻101家企业,搭建政企、企企交流平台,获企业广泛点赞。建立人才住房支持体系。组织433次“紫金超市”活动,通过政府采购、资源对接、法律咨询等措施,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三)主动转换发展动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

顶层设计全面完善。出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形成“1+24+25+N”的规划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4个前期调研课题全部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等25个区级专项规划均已启动。坚持开门编规划,先后召开50余次专家咨询论证会,邀请区人大、区政协调研组全程参与指导,广泛邀请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研究,多维度倾听社情民意,征集意见建议2100余条。精心做好核心区控规实施。全面落实市级“五新”政策,出台《东城区<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方案》,聚焦新产业、新基建、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五大领域,加快推进23项重点任务。

重点产业发展向好。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智能金融产业基金、科创发展基金、文菁基金等三支子基金首期规模达到8亿元,加速推动新产业发展。发布《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 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文化赋能发展“新范式”。与市级部门共同制定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东城区创建示范区行动计划,实现北京文创板公司落户我区。“故宫以东”文旅品牌获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品牌营销大奖。编制实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智能金融研究院,成立全市首家智能金融人才联盟。打造金宝大厦等金融主题楼宇。成功举办2020中国文化金融峰会、北京市2020年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东城区首届“金融云论坛”。引进“国网东西帮扶”等38家优质股权基金,规模累计达1000亿元。推动锋尚文化等6家企业成功上市。积极争取腾讯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猫眼全文娱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项目落地。大力推动1389个5G宏基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经济动能加快释放。健全固定资产投资分级调度机制,紧盯重点项目,望坛、宝华里、东直门交通枢纽等工程稳步推进。争取中央、市级资金支持4.94亿元。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契机,全面推动消费升级。落实促消费24项重点措施,启动“燃购东城”消费季,举办第七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等活动,创新举办首届“王府井论坛”,搭建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挖掘消费潜力。组建稳外资工作专班,挖潜重点领域外资项目。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8家,实现外贸出口190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深化国企改革进程,基本形成“3+1”国有企业布局,一级企业实现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39亿元。

财源建设取得实效。成立区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多措并举夯实税基。出台鼓励股权转让、引入京外重点企业等织补政策,健全稳税引税工作机制,细化指标任务分解,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挂图作战、按月督办。坚持扩增量,与戴德梁行等41家平台机构、中粮广场等55栋商务楼宇签订协议,合作招商。积极参加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等高规格活动,主动出击招优引强。全年引进企业700余户,累计新增区级税收20亿元,其中,银华长安资本、五矿财富等41户京外优质企业落户东城。坚持稳存量,多角度开展税源迁出预警预判,提高快速响应能力,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坚持过紧日子,从严从紧压减非必要支出,深化成本管控。

重点区域品质提升。中关村东城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预计实现3000亿元左右,地均产出率居中关村“一区十六园”首位。王府井地区“一店一策”推动存量商业设施调整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入ZARA、兰蔻等全球旗舰店、首店12家;277号院、“东街休闲区”精彩亮相,完成人民日报社原址、老字号片区和穆斯林大厦整体改造提升;完成“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任务;与阿里巴巴合作探索智慧街区建设,与京东联合打造“魅力王府井数字双街”。前门商业区通过创造新经济业态——前门reading,举办“前门国潮市集”“京韵前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京味儿文化体验式街区。召开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依托楼宇信息系统加强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完成净雅大厦等40栋楼宇改造提升任务。隆福寺文创园、大磨坊文创园等16家园区入选“2020年度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总数位居全市第二。

(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品质不断提高

疏解整治成效显著。按照新版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要求,继续在深化疏解、强化整治、优化提升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双控四降”,高标准打造“精致东城”。疏解整治促提升各专项行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完成东直门中医院和同仁医院2个驻区大型医院部分床位疏解任务拆除违法建设8.5万平方米,建成基本无违建社区8个。在全市率先实施住宿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关停、转型、提升住宿业企业89家。完成金龙潭园农副产品市场改造和百荣世贸商城年度商户疏解任务。建设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30个。完成425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项目。

街区更新扎实推进。编制东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确定41项重点任务和365个重点项目。编制形成王府井商业区更新治理规划,成为落实核心区控规的首个街区级实施方案。发布街区更新工作方案,建立街区更新政策体系并推动落地。2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景山、交道口街道4栋简易楼已形成可落地实施方案。完成北二里庄、雍和宫周边申请式退租。启动三眼井片区、钟鼓楼周边院落、故宫周边院落申请式退租。基本完成东四南、北大街和东单北大街(二期)整治提升,崇雍大街展现“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特色风貌。平安大街张自忠路林荫化效果初步显现。协调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启动钟楼修缮工程。

治理水平精准提升。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将全区177个社区调整为168个。完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31项重点任务。积极打造“接诉即办”工作示范区,受理12345热线案件15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三、位居城六区之首。全面落实“两条例一行动”。构建具有东城区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党组织引导物业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均超过90%。聚焦源头减量和分类质量,东直门“生态岛”建成运行,11个小区被评为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1.8%;其他垃圾减量42.9%,全区桶站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垃圾分类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践行“光盘行动”。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上线运行。加快推动13条次支路工程建设,3条实现通车。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场41处、共享车位1991个。东四九条、五道营胡同实现不停车。巩固深化小巷管家、小院议事厅、周末大扫除等先进基层治理经验,塑造多维立体的“东城社工”品牌。八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居住环境持续改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造中心城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格局。深化“一微克”行动,推进大气污染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建设,实现街巷胡同机械化深度保洁全覆盖。完成大通滨河公园(二期)建设,推进龙潭中湖公园改建、亮马河景观提升两大工程。基本实现龙潭三湖水系连通、柳荫湖及青年湖水系连通。东便门、文化宫、龙潭湖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持续开展绿化美化,新建、改建绿地12.5万平方米。44处“美丽院落”试点“微治理”。青年湖等三条河湖被评为“北京优美河湖”。长巷头条等四条街巷入选“北京最美街巷”。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年度指标任务。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开工11部,完工5部。

(五)聚焦发展短板弱项,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专项安排3959万元用于受援地区,选派15名党政干部和59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受援地区挂职。建设并启用3家消费扶贫双创中心门店开展消费扶贫。5个受援地区均已脱贫摘帽,累计2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怀柔科学城、雁栖河城市生态廊道等结对协作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扬尘、超标重型柴油车等污染防治力度。完成2401家餐饮单位油烟深度治理,实现油烟在线监控2080家,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创建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街道,降尘量下降率达到23.8%,成为全市最优。构建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实现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全部化解。防范和打击金融风险取得积极进展,全区所有平台均已停止互联网借贷业务。做好蛋壳公寓事件预警预判,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加大“拔钉子”力度,全力推进重点民生项目收尾,南中轴项目签约率达97.3%。望坛、宝华里项目整体签约比例分别达到99.7%、99.5%。宝华里回迁房实现开工,望坛项目回迁房结构封顶230套,累计开工3322套。超额完成市级棚改任务。完成宏恩观主体建筑腾退和皇史院内环境整治。实施中法大学旧址保护修缮和大运河(东城段)文化带建设。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复建工程竣工。拆除天坛周边简易楼4栋。西部会馆、新景商务楼、融坤养老中心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隆福寺东四织补地块、人艺国际剧场等项目顺利推进。加快革新里26、28住宅等社会投资类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成长安街周边一公里范围内15条道路的大修整治。完成和平里东街南口等5项疏堵工程。完成40条道路的市政管线结构消隐及3条道路的管线优化。启动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织补项目工程建设。豆各庄安置房项目开工695套、竣工1967套,“两站一街”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主体结构已完工。

社会保障取得成效。聚焦“七有”“五性”,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扩增学前学位2100余个,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7%。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多途径提供小学学位1万余个。深化“国家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区”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位列全市第一。试点建设区域养老联合体,紧盯龙潭街道、和平里街道照料中心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全区社区养老驿站建成54家,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超额完成规划任务。做好残疾人、低保低收入家庭、困难人群的托底保障,开展268户困难家庭精准救助,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5亿元。无障碍建设考核位居全市第二。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公共服务精准强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全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实体书店建设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大戏东望”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出“南阳共享际”戏剧工场样板,举办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全国话剧展演季等活动,开展惠民演出进基层活动50场。出台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指导意见,“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精彩亮相,成为城区内最大的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出台《加强东城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深化“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入选北京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全市首家“北京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投入使用。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举办七大项“创城”系列宣传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实现17.5万人参与冰雪运动。新建、更新21片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1800平方米速滑馆。

公共安全保持稳定。高标准完成全国“两会”、国庆等重大政治活动、节庆活动的安全维稳任务。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政治中心区总体防控布局,新建完成372路车辆智能卡口建设,实现全覆盖防控。完成125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冬季火灾防控等重点领域消防服务保障。完成330台老旧电梯安全隐患整治。食品抽检合格率99.3%,药品抽验合格率99.7%。辖区所有学校、托幼机构全部实现食品安全线上监管。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市信访办下达的50件信访积案已全部结案,息诉罢访率达到54.6%。

一年来,区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面对巨大挑战,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取得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推动经济重回正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疫情对第三产业冲击最为明显,尤其文化及相关产业、商务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相关行业税收减收明显,且受减税降费和保民生支出加大的双重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回到合理区间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二是稳就业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受疫情影响,企业就业岗位收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各项援企、稳岗、扩就业等政策举措要不断细化、精准对接。三是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领域仍存在短板。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部分“七有”“五性”评价指标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疫情凸显出的社会治理短板亟待补齐,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需加快完善。四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面临新挑战。疫情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房地产经纪、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机构等频繁“爆雷”,需要加强预警预判,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疫情冲击和影响都是阶段性的、总体可控的,改变不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东城区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针对问题深入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刚刚召开的区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更加突出“崇文争先”理念,更加科学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四个服务”工作水平,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快推进“五个东城”建设,不断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

民生保障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8.5%,药品抽验合格率不低于99%。

经济发展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实现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

生态环境方面。常住人口规模、细颗粒物浓度和万元GDP能耗降幅达到市级要求。

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统筹协调,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

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细化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认真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措施。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70%,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敏锐前哨”作用。全力抓好冬春季院感防控。加强各类社会活动管理,盯紧医院、学校、景点、商超等重点场所,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发挥“东城社工”基层社会治理生力军作用,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加快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为常态和应急情况下开展“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提供有力保障。分批有序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从严从紧掌握外籍人员返京审批。健全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消毒、追溯机制,强化市场主体疫情防控监督检查。抓好市场应急保供,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

有效促进复工达产。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面推进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清理复工复产不合理限制,不折不扣落实全市疫情期间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加强走访联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未复工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帮扶,着力解决企业的断点、堵点问题。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形成“造血”机制,主动实现提质增效。动态更新防控指引,推动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电影院等企业尽快实现复工达产。

(二)突出提质增效,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全面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要求,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发布及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不断织补完善“1+5+N”产业政策。抢抓“两区”建设重大机遇,重点推动区域“1+4”特色政策落地,制定分领域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和落地时间表,积极争取符合东城发展特点的先行先试政策。全面落实市级“五新”政策,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数字化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努力扩大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高标准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立示范区服务中心,支持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和“北京文创板”建设,推动隆福寺地区打造高质量艺术品服务平台。办好2021中国文化金融峰会。吸引REITs资管机构聚集,引进金融企业30家以上。扶持培育5家上市企业。持续推进中关村东城园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影视、游戏产业资源集聚优势,打造大文娱行业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平台。重点培育健康产业,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服务和体育运动服务场景,联合腾讯医疗打造高端健康应用平台。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和5G产业联盟,积极培育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对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发挥好重点产业基金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驻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中关村东城园“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应用场景”的产业生态体系,提高园区主导产业集中度,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首批5个项目落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收入310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王府井街区品质,聚焦“金十字”主干持续优化业态布局,高水平举办第二届“王府井论坛”,全方位开展智慧商街建设,推动持牌机构在王府井开设城市免税店,打造“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步行商业街区”。加快文化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书香世业”阅读街区、“故宫前门”等文化项目,实现前门区域整体文化功能显著提升。创新数据驱动下的街区治理模式,打造金宝街智能街区。紧抓南中轴建设契机,引导新兴产业在永外地区聚集,推动南北均衡发展。做深做实楼宇合作机制,推动30座楼宇改造升级,建设公交1921文创园等一批特色主题产业园区和主题楼宇,不断提高空间产出效益。

充分激发经济动能。制定全区重点支撑项目年度建设计划,加强统筹调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保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投资带动效应。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模式,推进阿里甄选品牌馆等项目落地,培育孵化一批新消费品牌支持开展促消费活动,引导传统商业拓展“云购物”模式。推动崇外、隆福寺、红桥等商圈转型升级、联动发展。建设王府井国际化消费区域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现数字货币场景应用培育壮大“故宫以东”文旅品牌,助推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发展。繁荣首店首发经济,培育发展一批打卡新地标。建立“两区”建设示范项目库,推动30个开放项目落地。完成98项对外开放任务,吸引国际孵化运营机构等落地东城,实现实际利用外资不少于6亿美元。积极参与服贸会等大型贸易活动,组织区内老字号、龙头企业走出去。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契机,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推进城市更新集团公司组建。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北京市营商环境条例》、市级营商环境4.0版改革新政,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投资贸易、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全面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规划用地、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新兴产业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催生新的市场主体创造更优环境。制定扶持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专项政策。不断擦亮“紫金服务”品牌,坚持区领导带队走访、“服务包”和“驻企专员”等机制,为企业解决实际需求和困难。筹办2021营商环境大会,持续开展“紫金”系列活动,搭建“紫金乐跑团”等线上运动平台,实现政企、企企沟通无障碍。建立营商环境智库,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切实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增强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

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健全平台、楼宇、活动等招商机制。扩大合作平台机构范围,积极参加京洽会、进博会等活动,提高招商影响力。加大境外、京外招商力度,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抓好抓实招商引资、回迁清理、税源挽留等税源建设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项目落地,积极挖掘财源储备项目。用好市区两级扶持政策,加大与央企、总部企业合作力度,引导企业设立在京分支机构和实体化运作。综合运用外迁管控、挽留约谈、联合治理等多种措施,稳固存量税源。用好用足直达资金,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求。坚持过紧日子,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三)突出“保”“治”并重,持续推动老城保护复兴

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严格落实市级要求,开展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着力降低“四个密度”,确保完成市级人口调控目标。推动实施住宿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安全、绿色环保、服务质量一流的符合首都核心区定位的住宿业格局,转型、提升住宿业企业30家。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完成339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推进“美丽院落”微整治,实施36条支路胡同路灯架空线入地。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展示集中连片成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全年计划新建或规范提升蔬菜零售、早餐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20个。拆除存量违法建设不低于5万平方米,各街道创建1-2个基本无违建社区。

有序开展街区更新。严格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年度28项任务、112个项目。编制完成安定门、景山等7个街道试点街区综合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王府井、张自忠路南、鲜鱼口等8个重点街区建设,实现年底亮相一批,打造街区更新示范案例。建立街区更新动态项目库,搭建空间再利用对接平台,持续推进政策创新和机制突破。启动不少于2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配合支持中央国家机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4栋简易楼改建项目以及桥湾地铁站周边、前门东大街等公共空间项目,实施4栋简易楼腾退。完成天坛公园文物腾退项目,实现故宫周边、三眼井片区、钟鼓楼周边院落等项目申请式退租1200户。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新开工8部。建立区域文物保护利用协调机制,落实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体系。完成奋章胡同53号院、东堂子胡同4、6号等修缮工程。

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立项目管家式服务机制,明确专人专班,紧盯项目、狠抓前期、加速落地。全力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普仁医院病房楼、龙潭中湖改建、东单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和永外城工程改造。加快推动祈西项目、西革新里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完成入市交易。积极推进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宝华里项目建设进程,早日实现居民回迁。加快推进马圈地块土地供应、金宝街2、3号地、利山三期等重点项目实施落地。有序推进豆各庄、两站一街等安置房项目建设,开工建设1100套,完工2000套。协调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实施永定门城楼展陈提升,加强永定门御道遗址保护。

(四)突出精准到位,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切实提高治理能力。深化拓展“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构建网格“神经元”系统,打造网格大数据治理平台,探索推动未诉先办。继续推进“两条例一行动”。落实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95%以上,物业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强化市民热线投诉量排名前十小区的治理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大力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改造升级15座密闭式清洁站。引导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环卫保洁融合对接,提升回收利用率和垃圾分类质量。推动落实“光盘行动”。巩固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实施“五力引航”社区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培育社区自我发展能力。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加强慢行系统建设,打造“健步悦骑”城区。启动两广路等3条自行车出行示范街以及鼓楼桥至永定门桥长16公里的林荫骑行环线建设。加快次支路建设,推进望坛棚户区道路工程项目,推动刘家窑路道路项目征收。深化停车治理改革,挖掘错时共享资源,新增错时停车位800个。建设东四三条至八条等3片“安宁街区”。持续推进减车治堵,推动旅游客车集散点合理设置,有效疏解旅游车辆,提高机动车行驶速度。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以创建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街道为抓手,紧盯扬尘、油烟和机动车等重点领域,抓好冬季常态化监管和污染过程应急处置工作,力争降尘量和道路尘负荷位于城六区前列。完成年度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优化提升13处环二环绿道景观。推进龙潭西湖公园和亮马河(东城段)景观提升项目,完成龙潭中湖公园改建工程。完成永定门公园南广场消隐及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开展北极阁等口袋公园建设,全年计划改扩建绿地10万平方米。

(五)突出优质均衡,加强改善民生保障

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借助“就业超市”等线上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劳动纠纷诉前调解力度。坚持“内增外输”思路,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价指标。推广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2.0版的东城模式。加快儿童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区级儿童福利院选址及建设。建立1个区级残疾人温馨家园、2个冬奥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确保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做优做强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全面开启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创建工作。助力5个受援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落实与怀柔区的结对协作,围绕产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强化提升公共服务。加快补齐“七有”“五性”短板弱项,精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加快“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市级名学科基地、一流品牌学校和全国知名教育集团。实施教育队伍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学前普惠学位供给。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健康联合体实施路径。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完成4个急救工作站建设任务。全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异地迁建。以景山街道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为试点,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新路径。举办50场惠民演出进基层文化活动。提升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全国话剧展演季影响力,打造“‘大戏东望’数字演艺区”。大力普及冰雪运动,举办第七届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全力创建首批“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新建或提升15片体育运动场地。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节,实现万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建立“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体系,推动体教、体医深度融合。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抓实抓好建党100周年、冬奥会筹备等重大政治活动、节庆活动的安保维稳工作。坚持平战结合,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韧性城市。完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第一批试点评选,推进安全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人民群众关注的高发案件和治安乱象,加大打击整治力度。推动智慧平安小区实现全覆盖,不断提升平安东城建设水平。扎实开展老旧居民小区和平房院落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强化消防基础建设,在大跨度、大空间的公共建筑中,推广安装“火眼”等智能化消防安全设备。发挥“你点我检”等监督手段,加大食品安全防控力度,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进扫黑除恶长效常治,保持重点线索和黑恶案件动态清零。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各位代表:

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增长和民生不断改善,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努力打造“五个东城”,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